to top

劉鳳霞博士

總監
一新美術館 (香港)

交流項目

劉鳳霞博士於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進行為期四個月的交流(2011年5月至8月),對該館所藏之中國外銷藝術品進行研究。

簡歷

劉鳳霞博士現為一新美術館總監。她曾任藝術推廣辦事處(APO)和藝術空間Oi!的創始館長。劉博士專門於研究中國外銷藝術以及公共和社區藝術在香港的發展,曾在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文化事務部的文物及博物館科工作。

近期發展和參與項目

    劉鳳霞博士於2024年10月開始擔任非牟利,民營博物館一新美術館總監。美術館自2015年創立後,一直致力於推廣中國文化藝術及支持香港藝術家,特別是繪畫藝術,自2024年搬到新址後,美術館增加了服務範圍包括一間禮品及咖啡店,旨在為觀眾提供更多元的參觀感受。

    劉鳳霞博士正為新的一新美術館進行一個五年(2024-2029)的計劃,包括品牌改造,策略性的策展及活動方向、建立館際合作。現時已開始的有「一新亮點」「一新沙龍」、「一新聯乘」、「一新教室」、「一新聊天室」、「一新美術室」、「一新遊樂室」及「一新鮮活」等。

精選出版

  • 劉鳳霞 (2023)。〈歷史補遺 — 以晚清中國貿易時期的票據、來華日誌及廣東外銷藝術品為中心〉,載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嶺南文化研究計劃(主編),《嶺南文化與世界國際學術會議2023論文集》。
  • 劉鳳霞 (2018)。〈洋人眼裡的中國形象 — 從真偽遊記到廣州外銷藝術品〉,載於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主編),《2018廣州學與全球城市發展國際論壇論文集》。
  • 劉鳳霞 (2017)。〈從香港藝術館所藏的五幅歷史繪畫看饒宗頤教授的「五重證據法」〉。載於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編),《香港博物館期刊一期》。
  • 劉鳳霞 (2015)。〈不是明信片 — 十七至十九世紀中國外銷畫的特殊功能〉。載於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主編),《饒宗頤教授百歲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
  • 劉鳳霞 (2014)。〈口岸文化 — 從廣東的外銷藝術品探討近代中西文化的相互觀照〉。載於廣東省博物館(主編),《異趣同輝 — 清代外銷藝術品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劉鳳霞 (2012)。〈口岸文化 — 從廣東的隔山畫派及外銷畫到上海的月份牌畫〉。載於嶺南畫派紀念館(主編),《「嶺南畫派在上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劉鳳霞 (2011)。〈繁華都會與鬼魊 — 從十三行為主題的中國外銷畫看口岸文化的發展〉。載於廣州大學(主編),《「廣州十三行與清代中外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劉鳳霞 (2010)。〈被遺忘的國際都會 — 以十七至十九世紀的廣州城市意象為中心〉。載於中山大學(主編),《全球與區域之間“近代早期廣州口岸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劉鳳霞 (2010)。〈雅懷德風 — 記徐展堂先生及其弘揚中國文化藝術的志業〉。《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