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top

刘凤霞博士

总监
一新美术馆 (香港)

交流项目

刘凤霞博士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进行为期四个月的交流(2011年5月至8月),对该馆所藏之中国外销艺术品进行研究。

简历

刘凤霞博士现为一新美术馆总监。她曾任艺术推广办事处(APO)和艺术空间Oi!的创始馆长。刘博士专门于研究中国外销艺术以及公共和社区艺术在香港的发展,曾在香港艺术馆,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视觉艺术中心和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文化事务部的文物及博物馆科工作。

近期发展和参与项目

    刘凤霞博士于2024年10月开始担任非牟利,民营博物馆一新美术馆总监。美术馆自2015年创立后,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国文化艺术及支持香港艺术家,特别是绘画艺术,自2024年搬到新址后,美术馆增加了服务范围包括一间礼品及咖啡店,旨在为观众提供更多元的参观感受。
    刘凤霞博士正为新的一新美术馆进行一个五年(2024-2029)的计划,包括品牌改造,策略性的策展及活动方向、建立馆际合作。现时已开始的有「一新亮点」「一新沙龙」、「一新联乘」、「一新教室」、「一新聊天室」、「一新美术室」、「一新游乐室」及「一新鲜活」等。

精选出版

  • 刘凤霞 (2023)。 〈历史补遗 — 以晚清中国贸易时期的票据、来华日志及广东外销艺术品为中心〉,载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岭南文化研究计划(主编),《岭南文化与世界国际学术会议2023论文集》。
  • 刘凤霞 (2018)。〈洋人眼里的中国形象 — 从真伪游记到广州外销艺术品〉,载于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主编),《2018广州学与全球城市发展国际论坛论文集》。
  • 刘凤霞 (2017)。〈从香港艺术馆所藏的五幅历史绘画看饶宗颐教授的「五重证据法」〉。载于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编),《香港博物馆期刊一期》。
  • 刘凤霞 (2015)。〈不是明信片 — 十七至十九世纪中国外销画的特殊功能〉。载于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主编),《饶宗颐教授百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 刘凤霞 (2014)。〈口岸文化 — 从广东的外销艺术品探讨近代中西文化的相互观照〉。载于广东省博物馆(主编),《异趣同辉 — 清代外销艺术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刘凤霞 (2012)。〈口岸文化 — 从广东的隔山画派及外销画到上海的月份牌画〉。载于岭南画派纪念馆(主编),《「岭南画派在上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刘凤霞 (2011)。〈繁华都会与鬼魊 — 从十三行为主题的中国外销画看口岸文化的发展〉。载于广州大学(主编),《「广州十三行与清代中外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刘凤霞 (2010)。〈被遗忘的国际都会 — 以十七至十九世纪的广州城市意象为中心〉。载于中山大学(主编),《全球与区域之间“近代早期广州口岸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刘凤霞 (2010)。〈雅怀德风 — 记徐展堂先生及其弘扬中国文化艺术的志业〉。《信报》。